译文
齐桓公骑马出游,虎看见桓公就躲藏起来,桓公问管仲说:“今天我骑马,老虎看见都不敢来,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
管仲回答说:“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路上盘旋,并且迎着太阳奔跑的吧?”桓公说:“是。”
管仲回答说:“这是駮兽的形象,而駮兽是以虎豹为食的,老虎以为你骑的是駮,所以就疑心了。”
注释
駮象:兽名,形似马,倨牙,食虎豹。
伏:趴。
駮马:毛色不纯的马。
洀桓:盘桓。桓:大,这里指威武的样子。
然: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。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(《里仁》)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(《泰伯》)
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子罕》)
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《卫灵公》)